完善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8-09-14 14:52  ·  bladmin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快速发展,其保费收入实现了爆发性增长以及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保险协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1835.29亿元,而在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已达到5.4%, 相较于2012年保费收入以及渗透率都实现了质的提高。但是互联网保险业务还是存在着因数据公开而造成的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任问题等,当然互联网保险代理管理系统也可能没有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效率也可能未达到最大化,成本还有减少的空间。然而,我们可以从安全性、信任和效率三个角度,看到区块链技术对保险行业的积极影响。

  第一,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保险业务的安全性。首先,区块链技术通过加密算法实现了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目前世界上主要使用的区块链隐私保护的方式主要有混币、环签名、同态加密以及零知识验证(ZKPs)。零币(Zcash)使用的无信息交换的零知识验证效果最好,零知识验证是一种密码学技术,在无需泄露数据本身情况下证明数据是真实的,来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易。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互相串成“链条”防止数据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的结构性特征意味着其防篡改和防伪造性,它的每一个节点都保存着所有交易信息的副本,如果想要修改区块链中的账本记录,需要同时修改半数以上的数据才能实现。区块链上的数据和参与者的数量是庞大的,修改的成本不仅很高,而且难度也很大。如若少数节点的信息被恶意修改了,其他节点也都具备验证账本真实性的能力,未被共识的信息节点会自动更新和进行维护,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程度与可信度。因此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与自动修复性,能够保证保单的真实性。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保证账本一致性。分布式存储是指数据分散的存储在全网络的多个节点上,每个都是对数据完整的存储和备份。就算出现保单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是被篡改伪造,客户的保单也可以在其他节点的交易副本进行查询。

  第二,区块链技术有助于缓解保险中介核心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不对称。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容易存在销售误导、保险条款不透明以及事故发生后的赔偿难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骗保现象等。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字化合同将信誉变成一个具有可管理的属性。因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公共的分类账,分散式数字存储库可以通过提供完整的历史记录,可以独立地验证客户和事务(如索赔)的真实性,因此保险公司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赔付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复交易或者是否存在可疑交易当事人的交易。例如,在一起医疗保险事件中,区块链从患者在一家医院治疗开始,已经记录了客户的相关身份信息,患者曾经有哪些疾病以及哪个医生开了什么样的处方药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在达到索赔的条件下,智能合约自动赔偿;未达到赔偿条件,客户能够看到未实现赔偿的原因,实现保险产品从销售到赔偿整个过程保险公司与客户信息的透明化。

  第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的效率。它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上,当一定条件被满足时,可以自动执行的合约。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智能合约从工作原理变成现实,保证了智能合约在存储、读取和执行的过程中透明可追踪以及不可篡改性,提高了智能合约的可信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很多益处。智能合约可以支持自动化索赔,它是一种透明且可靠的支付机制,并且可以用来执行特定于合同的规则。在保险事件发生并满足保险赔付条件的情况下,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代码指令,自动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实现自动划款赔付,减少了传统保险赔付路径中大量的人工操作环节,赔付效率得到了质的提高,帮助保险公司减少了大量的运营费用。例如农作物保险中,当出现恶劣天气时,对农作物收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可以通过天气反馈机制,实现对农户的自动赔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虽然不能实现所有保险赔偿的自动化,但是在那些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保险产品中,仍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投入以及管理费用。尽管这样的项目可以在没有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得以实现,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具有不可篡改性、可跟踪性以及网络效应等这些独特的优势。为了实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发展方式,保险业务发展方式的创新也遭遇着我国信用机制不健全以及安全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结构性特征恰好满足推动保险行业高效解决保险事件相关问题,让保险业务更大范围地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