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强势来袭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8-11-19 18:18  ·  bladmin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逐渐兴起,互联网的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改变了保险行业业务管理的格局,同时,随着保监会强监管的推进,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正在进入转型期,互联网保险业务也不例外。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不管是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发展模式的开拓探索,都需要依靠新型技术,通过科技技术来赋能业务的变革发展。

  互联网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

  作为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受益于寿险、财险、车险的新兴生态强势增长,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一直在同比大幅增长。各种险种结构调整及IT、人力等投入加大是亏损扩大主因。首先,寿险等产品快速增长,保单业务整理时间延长。其次,发展消费寿险、财险和车险,IT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投入大,体现为其他保险业务管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保险中介中已经建立起3大模块的科技产品线,分别是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业务管理系统这三大模块。在科技板块的快速成型和海外拓展的广阔空间,均提升了科技板块未来释放管理的空间。

  探索转型

  过去5年,互联网保险中介的保费收入实现了20余倍的增长。互联网保险中介业务管理系统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关注。事实上,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整个行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公司还处于探索转型期。

  监管层对保险业务的监管,一直较为严苛,因为保险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同样非常严格。随着行业发展,风险点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数据运用、信息安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着风险隐患。监管层不止一次对互联网保险进行风险提示。

  10月初,银保监会向原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发文征求关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下称《意见稿》)的意见。目前,新规仍停留在监管机关内部征求意见的阶段,在初步修改后有可能还会向业界征求意见,因此,距新规的发布可能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

  《意见稿》中主要内容有三大方面:全面系统梳理流程,旨在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系统;扩容互联网保险销售范围,不受分支机构开设限制;强化第三方平台监管,设限资质、信用度。

  与三年前的《暂行办法》相比,《意见稿》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35条规定,并对原30条规定有所修订,对互联网保险行业从经营条件、产品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