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保险科技进化的4个方向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0-08-07 10:25  ·  bladmin
       疫情仍未彻底结束,总体而言,这次新冠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相对有限,短期的保险经营损失与疫情引起的投保热度相互抵消,长期来看,疫情对保险行业的业务方面具有更加深层次的影响。
       疫情的居家隔离措施同时隔离了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并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偏好,对金融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科技与业务的结合和进化,对保险的传统作业模式更是产生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必然加速保险与科技的迅速结合。
 
保险运营的
线上化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线上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对于感染新冠肺炎的出险理赔客户需要提供优先处理的服务。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充分依托科技力量全面提升保险公司线上运营能力,大力推动办公线上化、培训线上化、服务线上化、销售线上化,强化大数据、系统工具等业务中台建设,使系统平台、应用工具、数据挖掘、系统开发、运维支持能够因场景、因产品、因客户灵活组合与调用,形成有效的途径和工具来精准定位和获取目标客户,精准推动保险的温度与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提供实时的客服、咨询和保障计划建议服务,让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重构重塑线上化的运营体系、风控体系和产品体系。
       众多保险公司迅速推进线上服务,依托原有的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和微博,推出在线出单、保全审核、简易事故自助理赔、业务咨询,以及发热咨询、线上问诊、心理援助、疫情动态、知识科普等客户关爱和增值服务,并且在线上大量开展管理和营销活动,避免线下狙击,加速了保险业务线上化的进程,也培养了消费者在线上消费的习惯。
 
 
业务流程
电子化
       数字化是金融的创新主题,同时,金融的数字化以电子化为基础。保险电子化近年来迅速推进,但是保险与法律关系密切,保险承保、理赔过程中的签约管理、赔案管理需要大量的单据和风控环节,因此保险业的全面电子化比较复杂和缓慢。现在保险的简易条款、合同、投保单以及基本的流程服务均逐步实现电子化,但是保全流程、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签字流程、复杂案件理赔单证的电子化仍在努力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务的线上服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创新。
       此外,在电子化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构建一套可回溯、不可篡改的能够实现风险信息汇集、风控流程记录、电子档案管理、事后检查溯源的远程风控管理体系,并附之必要的系统工具,实现远程风控的可运营,防止线上化电子化产生的道德风险、逆选择风险和新的不可控因素。
       保险业务深度电子化线上化将完成从现场检验承保标的、现场签名确认、现场销售双录、现场查勘定损、现场体检核保、现场防灾防损指导向依靠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远程智能化实现,并配套线上化的保险全流程作业,进一步提升风控效率,实现业务拓展和降本增效的转变。而线上远程的保险标的风险管理,主要依托于物联网,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

产品、服务的生态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金融的脱媒发展,而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保险的低频交易特点,会在无接触式的状态下,变得更加低频,使得保险行业进一步融合车主生态圈、健康生态圈、旅行生态圈、养老生态圈,下沉到网约车场景、手机订票场景、自驾出游场景、甚至是居家、医疗、防疫等场景,倒逼保险产品场景化、碎片化。
       面对在生态聚合上的被动局面,保险业需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优化产品核心要素和客户体验,进一步细分和聚焦带有场景特征的、网络消费行为特征的客户群体,挖掘和放大销售热点,形成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同时,保险业需要用生态的思维制定战略发展策略,用服务生态的视角,重塑自身的产品形态,对传统产品和需求进一步在时间维度、区域维度、责任维度、保险金额维度实现细颗粒度的拆分,灵活性的满足消费者和生态平台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实现产品快速研发和线上服务,更深层次的来说,是要发挥自身资本、数据、技术、平台的综合实力,发起和深度参与构建与保险密切相关的汽车生态、健康生态、财富管理生态和养老生态的建设,在泛生态的商业格局和信息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